English繁体中文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管理 > 

教学改革篇之一:十项要求,让教学有章可循

  来源:weishusheng.org 点击:4176次 日期:2013-9-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创立的“六步教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越发显示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多年来,盘锦市的广大教师在践行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十项要求,让教学有章可循

为了进一步规范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结合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盘锦市教育局提出了《盘锦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 教务处严格查课,不得出现漏课现象;严把备课关,备课簿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有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 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 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
●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 教师讲授课不得超过全课堂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
● 学生课上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钟,避免矛盾激化,不能因此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 下课前,对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要有总结(师生均可)。
●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力求作业的最佳质量)。
● 下课后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
● 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失败之处)。
《课堂教学10项要求》是规范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出了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等教学思想,以下是依据《盘锦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些做法和学生的内心感受。

(一)精心备课,让课堂教学更为扎实、有效

备课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备好一节课不仅需要个人的钻研,更需要集体的探讨。盘锦各校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十分注重集体教研,集众人的智慧,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共同琢磨,让课堂教学更为扎实、有效。
盘锦市第三初级中学语文组集体教研《藤野先生》一课的情形,让李芬芳老师至今记忆犹新。这一课展现的是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和怀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豪情东渡求学的鲁迅先生。李老师在理顺课文思路后,她深知:对于学生来说《藤野先生》中双线并存、理清文脉、探究主旨是第一课时的难点。于是也在组织集体教研会上,让大家七嘴八舌,发表意见。有人说,题目及文眼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最鲜明最精练的概括,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本文的主旨,应重讲明线,暗线带过;有人说,本文重点写鲁迅的经历和思想,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历程,所以应围绕暗线理出文脉探究主旨;还有人认为,两条线索并重,只有把藤野先生放在作者爱国主义大背景下,形象才更光辉感人……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她们就按惯例---让事实说话。让一位教师试讲,看学生的接受程度,因势利导。这位教师在导学过程中,侧重了第一种观点,还算顺利。可在合作探究时,就有学生质疑,继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大讨论。师生共同参与,最后不仅顺利理出文脉,并且更深层次的探讨了文章的主旨。根据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她决定课上坚持“两不”,即不灌输、不暗示,充分尊重各种意见展开教学。其后的课堂上,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在这方面市三中的陈艳芳老师在生物教学中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她针对《观察鲫鱼》这节课,翻阅了相关资料,确定了鲫鱼是水中生活动物代表。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因此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各个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等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为此,她确定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围绕“鱼儿离不开水”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归纳鲫鱼有哪些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为合作探究题,供学生探讨。一番准备后,发现尚有需要集体讨论解决的问题。因此,她组织生物教研组成员针对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教师A说:“关于侧线的理解,要通过描述使学生去想象鱼在水中欢腾活跃的情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加深对侧线的理解。”教师B说:“侧线的结构一般不太了解,可不可以设计一个探究题,让学生证明一下侧线鳞上是孔还是点,然后再进一步说明它是一种适于水中生活的重要感觉器官。”教师C说:“在学生观察鱼的呼吸情况同时,提出一些思考题,如:养鱼时要给鱼换水前,为什么要把自来水存放一段时间,再换入鱼缸?若将煮沸的水放凉之后马上给鱼换水,鱼将如何?这样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讨论,效果非常好”。老师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她又进一步修改了备课笔记。然后,有几位生物教师参与听了一节引领课。结果学生反映很好,这节课成了一堂示范课。她们教研组又进一步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如:关于鳃的结构的理解,采用播放资料后归纳的顺序为佳。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是师生共同展示的舞台,而备课正是这默默的台下十年功。只有精心的备课,才能有精彩的课堂。

(二)教学目标细化层次,面向全体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盘锦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现了细化层次,面向全体,注重兼顾到不同的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存在着一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也存在一些基础不好、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困生,还有大多数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一般的中等生。这三种学生在学习上是不同步的。如果制定教学目标时总是统一要求,让学生”齐步走”。这样做往往只能面向中间而无暇顾及两头。这种教学上的“一刀切”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打破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弹性”处理,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细化目标层次。
在这方面市一完中的黄广跃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讲《三角形的分类》一节课时,把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即: 1、知道三角形按边和按角的分类;2、认识各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的交点问题,提高画图能力;3、体会类比和分类的方法。第1与第2目标是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第3目标是学有余力者要完成的目标,又是中等生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三层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根据制定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要求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优等生与中等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学困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
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的刘娜老师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对教材和学生细致把握和认真分析的前提下进行,要细化,有梯度,要兼顾到不同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确立的学习目标才有现实可操作性。例如,她在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开宗明义告诉学生只做四件事:1、了解孟子及作品背景;2、解决一个通假字;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和“道”;4、理解文章的道理。这样设计目标,教师明确了该教什么,学生知道了该学什么,任务清楚,心中有数。
细化层次的教学目标不仅让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有了针对性、指导性,更主要的是使学生们大为受益。市一完中的学生王浩懿如是说,老师们给我们设计的学习任务非常明确、细致,让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节课我们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对于学习的内容,总是力求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同时,还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成绩稍差一点儿的同学,都可以按照目标的指引,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教师们一致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要让每名学生都清楚这节课要学些什么,做些什么,让每名学生都感觉到既能“看得到”,也能“摸得着”。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提问能否有效的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用思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下面是二完中王静老师《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中的一个小片段:
师问:“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而电子带负电,质量又很小,说明原子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部分,它具有大部分的原子质量。那么,原子中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部分是如何分布的呢?”
一学生答:“在汤姆孙的“枣糕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师问:“按汤姆孙的模型α粒子经过原子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同学们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还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师问:“想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α粒子经过原子后,电子和带正电物质对α粒子作用怎样呢?”
一学生答:“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的质量的1/7000,所以对α粒子作用就像灰尘对炮弹一样,可以忽略。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对α粒子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学生们已经很接近答案了,只要老师再次引导,捅破知识的窗户纸,学生就会把问题看透。
师问:“α粒子通过原子后沿哪些方向前进的可能性较大呢?”
一学生答:“应该沿原方向前进。”老师又问:“最不可能沿哪些方向前进?”
一学生答:“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师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又是什么样呢?请大家观察一下演示课件再进行总结。”
学生答:“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反弹。”
至此,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彻底地被否认了。
师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样的实验结果说明原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呢?”
学生概括:“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市实验小学的王芳老师是这样做的。在教《凡卡》一文时,她在结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爷爷有没有收到信?为什么?2、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来结尾?3、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说,凡卡的信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清地址,收信人是收不到的;也有的说,用梦来结尾非常含蓄,凡卡要回到爷爷身边只是一个美丽的梦,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还有的说,用梦来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连一条狗都能在爷爷的身边走来走去,而凡卡却永远也回不到爷爷身边,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在爷爷身边的快乐,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设计的问题难易结合,就会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老师来写水,我会这样写:漓江的水真清啊!真静啊!真绿啊!你们认为是书上写得好,还是老师说得好,为什么?”学生一听立即就去看书,研究书上怎样写,好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说,老师说得不好,说得太空洞了,只说漓江的水又清又静又绿,水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别人听了一点也不明白;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好,具体写出了漓江的水清,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形象,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来比喻漓江的水,使我们不仅好像看到漓江水的颜色,还感觉到了水的光波。在这个基础上,她再让学生总结书上是怎样把“山”写具体的。这时,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第三段桂林的山的写作特点。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平实的说教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大胆探索,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市二完中的刘亦萌同学曾这样说到,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善于调动我们的思维,引领我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好像是把我们带入一个多彩的世界。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理想》这首诗歌,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让问我们分析每一小节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我们想一想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每一句诗在读的时候在哪里停顿为好,在每一句诗中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哪里要读得急促些,哪里要读得舒缓些等,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在老师还没有说“开始”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是书声朗朗……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所惑之处,精心设计思考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参与意识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乐教”与“乐学”和谐共振,这是市一完中李蕴波老师在历史课堂上一向追求的目标,她认为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使故事性和趣味性成为历史学习过程的主旋律。她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教学中,讲到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时,她让学生通过想象,写秦国统一后,百姓的生活画面,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之后,她又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用什么办法,帮助你的臣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样的做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她还尝试让学生编剧本、做导演、当演员,通过自编的小品、情景剧来再现历史的真实。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引出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面,她鼓励同学们设计场景,穿插对白,编排剧情。表演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东吴的数位儒生”,毫不退缩,不断发难,但终被诸葛亮驳得有口难辩。“演员们”风趣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的表演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通过情景再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同学们对复杂的历史有了直观的认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
盘锦市辽化小学的孙春芝老师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两点尝试:
1、巧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学生上课伊始便会精神振奋,兴趣盎然,使学生沉浸在愉悦气氛中,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她在讲《触摸春天》这篇散文时,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春天的风光”?(出示课件)同学们尽请欣赏,接着又找了模拟盲人生活的同学谈一谈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趁机,又问:“一个盲女孩是如何触摸春天的呢”?这样的一个导入,使同学们对课文的主人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释疑探究,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思维由浅显入纵深,最终目的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例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学生们自学后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汇报自学成果:有的说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有的说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有的说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极大程度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在释疑探究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增强了记忆,丰富了想象、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综合的能力,同时也能促成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的提高。
  在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开展的“学有收获”日记展中,蔡诗艺同学在日记中曾这样写到,从小学到初中,我已经上过不少堂语文课,学过无数篇课文了。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初二的那堂既生动、又活泼的语文课——《海燕》。在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中,我们看到了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海面上的场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黑压压的天空仿佛要塌下来,但这个黑色的精灵却毫不畏惧,欢乐的迎接暴风雨……就在我们正看得入神时,教室顷刻间笼罩在高昂的声音之中,在这充满激情的朗读声中,同学们的情绪都立刻被调动起来,仿佛自己是海燕,在和暴风雨做着激烈的斗争。课文在满腔热情的呼唤声中结束,来了一个漂亮的收尾。听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争着抢着阅读课文。阅读才女贺雪菲打了一个头阵,紧接着刘婉妮、赵宇霆等同学也都用铿锵有力的语调富有感情的朗读,使这节语文课发展到了高潮。老师宣布下面进入评选“小海燕”的时间,王丰腾的一下站起来说道:“我支持贺雪菲。”韩思铭也说他支持贺雪菲。最后,在大家的齐声喝彩中,贺雪菲成功当选“小海燕”。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正当我们陶醉时,下课铃却响了,同学们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教室,有的还坐在座位上细细的品味,意犹未尽。真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教师只要从学科本身特点出发,精心挖掘,精于设计,恰当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参与意识,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展现出无穷魅力!

(五)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课堂实效性,其目的就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益,魏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十项要求中,明确提出课堂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是指精选内容。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讲与不讲,少讲与多讲,不能一讲到底。“多练”就是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对当堂课既定的目标内容进行合理、充分地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讲多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市三中的徐燕老师在讲授《unit 5》一课时,在精讲现在进行时的定义,结构,v+ing的三种形式等目标内容之后,对当堂课既定的目标内容进行专门强化训练。她采用了下面的做法:
1、细分层次练习: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去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2、多种方法练习:练习说英语的方式可采用全体练、逐行练、分小组练、两人互相提问、对话等方式。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
3、师生互动练习:
(1)观看多媒体人物动作图片,师生互动问答。
(2)做动作后问答,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间做动作互相问答。
(3)做游戏练习Guessing game。
(4)任务型练习。做调查:应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
老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很好地转变了学习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得知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市一中的赵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精讲多练的做法,收效很大。她在讲授《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在定向自学阶段,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快速跳读法,找出小弗朗士在上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不同之处,进而在导学释疑阶段引导学生分析促使小弗朗士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是普鲁士的入侵激发了这个孩子的爱国意识。而这两个阶段只用了15分钟。在剩余的30分钟里,她假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设想时间回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侵占了我国东北,禁止我们学校再教汉语课,改教日语,今天这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节汉语课。为了使情境更加逼真,更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首先她播放了反映抗战的经典老歌《松花江上》。当那凄婉又悲壮的歌声响彻教室的时候,学生们的情绪被歌声带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然后又让两名表演能力较强的男同学,扮演日本兵突然冲进教室,大声喊:“明天开始,你们停止上汉语课,将会派日本老师来教你们日语”。接下来她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平时我们经常说:“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和可贵”,今天我们应该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平时把每节语文课都当作最后一节课来学习的话,我想我们的汉语水平决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下面我们就来思考、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总结自己过去学习汉语的情况;二是以后不让我们学习汉语你该怎么办?
她提完这两个问题后,同学们争着抢着说:自己过去没有重视语文,没有好好学语文,现在感到非常后悔。以后虽然不能在学校里学习汉语了,但是每天晚上都会在家里自学语文,一定不会把自己的母语丢掉。刚开始感觉还像是在演戏,但后来完全像真的一样。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多少说教都代替不了的。
对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们非常喜欢,也非常欢迎。赵阳老师在上完这节语文课后,她们班许青同学的感言: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课《最后一课》。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上课的情景总是不停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因为这节课与我们以前上的课不大一样。这节课老师讲《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只用了十五分钟就把课文的主题分析完了。剩下的多半节课,老师领着我们演戏,她既是编剧、导演、又是演员,不过她说;“她是配角,我们才是主角。”当我们的老师在讲台上宣布:“同学们,这是你们最好一节汉语课”的时候,当录音机里响起那凄凉的歌声“九一八”的时候,我的身体仿佛开始颤抖,我的血液好像向上奔涌,这种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我突然间想起以后如果在也不能学汉语了,我以前那些没有认识的字,没有背下了的古诗,没有理解的课文,以后将永远没有机会弄懂了。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几乎都要流下来了。我忍不住站起来对老师收:“老师,我以前没有认真地学习语文,我觉得它不重要,现在,我才懂得,它就象是我们的根,没有了它,我们就象没有根的小草,早晚会枯萎。所以,以后我一定努力自学语文,不能丢掉我们的根。”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爱国”不是大道理,不是空话,而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的根本。
以上的案例充分证明了精讲多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课堂上只有老师少讲,让学生多参与、多体验,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丰富的情感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六)课堂教学中,对违纪行为的艺术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样的违纪行为,然而对于课堂教学中违纪行为的处理,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面对天真活泼但又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小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掌握处理问题的艺术性。
魏书生老师说过:他的学生犯了错误,只受三种“处罚”,①唱一支歌,②做一件好事,③写“说明书”。他的学生认为写“心理说明书”时,越写越恨自己;而写检查时,则是越写越恨老师。奥秘就在这里:让学生发现自己,发现自己进步或退步的内在原因,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和动力。
盘锦市实验小学的王玉红老师在对违纪行为的艺术处理上,借鉴魏书生老师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归纳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暗示提醒法。我事先与学生约定,在课堂不太安静时,注意老师的暗示。老师会通过注视、摇头,或在讲课过程中突然停顿、咳嗽以及不点名暗示等方法提示学生,以使他们尽快恢复到听课状态。暗示提醒法不仅对其他同学的影响最小,而且对处理轻微的课堂违纪现象效果最佳,同时也保护了违纪同学的自尊心。
2、输导教育法。要想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要重视“输导”的方式。
一次课上,一陈鞭炮声使同学们走了神,鞭炮声过后,大部分同学回过神来认真听讲,可有几个同学却低声嘀咕。我本想大声制止,却灵机一动在黑板上写了“听、看、想”三个字,让同学们对刚才发生的事情,发表一下看法。我的话音刚落,没想到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课堂异常活跃。
3、幽默化解法。幽默,能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能给学生永久的记忆……”
一次课上,她发现一位同学发呆,连叫两次他的名字,他才回过神儿来,问他原因他不回答。这时,旁边的一位同学脱口而出:“他在想中午吃什么好饭呢!”他接过话:“如果能吃到一根香肠、两个鸡蛋,那不是很好吗?”大家哈哈大笑,发呆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红着脸笑了。
4、书面说明法。我借用了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写说明书,但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写作能力有限,说明书写得深刻,达到其自省、自律的目的即可。
盘锦市实验小学的王敬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课堂违纪的不同类型,采取了不同的违纪处理方法,效果可人。例如一次上课,他正在写板书,后面两名学生忽然打了起来,他看到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也没有调查事情的原因,而是冲他们两人伸出五个手指,就继续讲课了。他们两人明白了,是要写500字的说明书,课后,他分别找两名学生谈心,使其认识到了错误,化解了矛盾。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王老师没有直接去批评他们,影响他们听课的心态,也没有因为调查事情的原因而耽误讲课。
教育学生不在于语言的尖刻而在于处理方式的巧妙。还有一次上语文课讲《鸟的天堂》时,王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正在下面做小动作,就让他来读课文,这位男生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心里很紧张,用几乎无法听得见的声音念完了这段课文。他叫这名男生坐下,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刚才这位同学把这段课文读得很“到位”,大家从他这‘轻轻’的声音里可以体会到当时周围环境的安静,体现了作者害怕由于自己发出声音而影响了鸟儿休息的心理活动。不过其他的部分要是他能读得再响亮些,会让我们更能感觉到文章的情境。”这一番话没有批评之语,但收效很大。以后,这位学生上课不再溜号了,每叫到这位学生起来读课文,他都读得很到位。
市一中的学生孙雨晴曾对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艺术”有过这样一番描述:一天,上课铃响过,一位科任课教师踩着清脆的铃声走进教室。突然发现教室讲台上乱七八糟,粉笔、本子……竟还有一把扫帚,这时那位科任教师不由大声喝到:“谁放在这的,拿下去……”刚巧我们的班主任钟老师路过教室,她看到了这一幕,便笑笑看看我们,大家脸上都显示出不屑一顾之情,一个个都不吭气,这时,钟老师又把脸转向讲台,再转向同学们,可能是发现坐在稍后平日爱搞恶作剧的两位同学的眼里闪着几分狡黠。钟老师顿时明白了,轻声向我们说道:“扫帚虽然破了,但它为我们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它天天牺牲自己,才赢来了我们班整洁的环境。扫帚是平凡的,但它又是伟大的。今天有同学把扫帚‘请’上了讲台,对我们进行一次很好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下面我们请这位同学把扫帚放回它应放的地方。”教室里静悄悄的,坐在后排的那位同学慢慢地站起来,把扫帚放回了墙角。这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这节科任课出奇地静,整节课的纪律都非常好,尤其是第三组的那两位同学,听得更是认真。原本课堂开局是难以收拾的一个场面,竟被钟老师那么自然地转换过来,她那平淡的语言不仅化解了一个意外的尴尬,而且开发出了这件事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在不知不觉中既教育了搞恶作剧的学生,又教育了全体同学。
当然,对违纪行为的处理方法还远不止这些,除了个别时候要“小题大做”外,更多的时候要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争取“课上违纪,课下处理”。以终止违纪为原则,尽可能避免矛盾激化,影响正常的授课秩序。


(七)让课堂总结精彩起来

课堂总结是让学生自己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课堂环节,对学生大有益处。
实验小学的刘素英老师有自己独到的做法,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归纳法
教师通过必要的重复强化要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理出明晰的条理,完善知识框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新知的真正领悟。
如:《桂林上水》一课,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描写了漓江的水清、静、绿;桂林的山奇、险、秀;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结尾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首尾呼应,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2.诵读法
选取作品的精彩段落,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或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背诵,会给学生留下历久弥新的深刻印象。
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为一名中国的孩子,我们要大声疾呼:和平!和平!和平!
3.发散法
有意图地设置发散性、创造性和想象型问题,力求对知识进行加工生成,使学生更深入把握教学内容,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草船借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喜欢故事中的谁?
4.故事法
在课堂教学小结时,一则生动的故事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为整个课堂教学增添许多生气。
如《找骆驼》一课,商人找不到骆驼,骆驼找不到商人,骆驼都流眼泪了(图中的骆驼流眼泪),现在商人找到了骆驼,骆驼找到了商人,骆驼还流泪吗?(图的骆驼笑了)对了,骆驼笑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无论做什么,多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5.图示法
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要点安排学生板书图示,以便理清教学脉络及教学要点,从而达到概括归纳的目的。
如:《搭石》教师指着板书小结:(黑板上画着五块搭石,每一块搭石上写着一个字:话、摆、走、赞。搭石中间有溪水慢慢流过,在溪水中写着:无私奉献。)文章以搭石为线索,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乡亲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6.悬念法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如《夜莺之歌》夜莺是如何诱惑敌人的呢?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样的小结,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的金玉红老师在这方面有如下体会:
她在讲《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这一课时,将课堂总结部分,设计一个表格让同学们填写,并与大家共同分享。内容是:在你的心目中,这些重要的“他人”是谁,把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中1、称谓2、被选中的原因3、和他交往的故事4、如何对待此人。两分钟后,一位男同学举手要求发言,这是一个有名的让老师和同学们头痛的“捣蛋鬼”,我也想知道这节课对他是否有一点点触动,于是点了他。他是这样填写的:1、称谓是爸爸2、被选中的原因是爸爸爱我3、和他交往的故事:“前年我爸爸下岗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心情很沮丧,有一次带我出去玩,我看中了一个玩具,爸爸用仅有的20元钱……”他已说不下去了,眼泪便夺眶而出,很多同学的眼睛跟着湿润起来,我也很感动,为他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而高兴,看来这节课真正的打动了他,我和同学们静静的分享着他的感动和收获,继而哽咽的说:“以后我一定好好爱他,尊重他。”扣题了!再激动也没忘记总结。
  这样精彩的课堂总结不仅随处可见,而且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特色风景”。盘锦市实验小学的于晓蝶同学这样评价她们班的课堂总结:我们班的课堂总结的权利从来都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每节课之后,老师都会给我们一定的时间,让我们交流、畅谈各自的收获,如学到了哪些知识?课文写得好在哪里?明白了什么道理?对这节课有哪些建议等。每到课堂上的这个环节,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愉悦之中,老师的脸上也漾出了甜蜜的微笑。 课堂上的自我总结,虽短暂,却饱含了我们这40分钟的收获!虽不起眼,却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八)力求作业的最佳质量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思维能力,为复习积累资料。所以作业的选择与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盘锦市实验中学孙晓丽老师在提高作业质量上做了如下尝试:
1、在留作业前必须使学生作好准备,才能使他们去独立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他每天必留的一个作业就是预习作业,有专门的预习作业本来完成。另一个是定量作业,用来写当天所学知识,总结概括课上老师所讲知识,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固。
2、作业要分层次。对于不同基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留不同内容的作业。就英语学科来说,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完成课内单词、句型和知识点的记忆,还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正确地运用语言,用他们去交际。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能够熟练运用书中的知识点即可。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掌握书中原句和单词就是很大的收获。所以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础题,每个人都必须做。选做题是有能力做的同学来完成的。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留作业。这样可以减少的时间浪费。
4、对作业要认真批改。批改分为自批、互批和教师批改。不管哪种批改,都要找到学生作业的病因,对症治疗。
5、充分利用错题集。学生把错题登录在错题集上,标清时间及病因 ,并改正过来以便日后复习时使用。
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高效率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
盘锦市辽化小学的冯伟老师更是一改传统的留作业方式,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去布置作业,使作业的效果、巩固程度自然得到了改观。
她在留抄写物理学作业时规定了三种类型,让学生任选其一:(1)抄写时把生字按音序排列。(2)把生字按部首归类。(3)把生字按间架结构分类。这样,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做作业,既巩固了生字,又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学习能力。
另外,留作业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一般学生能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优等生再提高的选做题,这样才能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既达到了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我分三个层次布置了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并能试着选词造句。(2)摘抄书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可以编唱出来给同学听,也可以配上自己画的画。(3)请你当一次导游,来介绍一下北京的夜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做,这样一来,学生会主动去完成自己的选做题,把作业当成了一种乐趣,完成质量也会提高。
改变传统的留作业方式,必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由必需的学习任务转变为自觉地去学习,学生的作业兴趣浓厚了,作业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对此,盘锦市实验中学的于子寒同学这样评价:“不多留,自己选,留重点。”这是我们教师留作业的一惯风格,这样老师才能从作业中找出我们学生的强项与弱点,学生才能从作业中挑选出所需和毛病,只有这样力求作业的最佳质量,才能真正有益于我们中学生的学习成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同时要求定时检查、批改。不放过每一段落,每一标点符号。学校知道,老师们知道,这些红圈、红叉就是在折断一根根多余的树杈,这样小树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也正是为学生开辟一条“为师”的大路。

(九)课间十分钟,话教育细节

课间十分钟,对于学生而言,既可以回味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又可以适当休息,为下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投入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了解学生,观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游戏、闲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之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
正是这短短的十分钟,在盘锦市的校园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精彩画面:上午第一节下课,市第二完全中学的王艳玲老师如往常一样一边喝水一边等着李元元来找她玩游戏。那是班里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总说王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所以下课后都会像孩子一样依偎在老师旁边,和老师一起玩游戏。但奇怪的是,今天李元元并没有来,而是趴在课桌上在哭泣。经了解,原来她的父母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家庭琐事吵得很凶,几乎闹到了离婚的地步。这令她非常痛苦,导致课堂上思想总是开小差,根本不能集中精神听课。了解了情况,王老师诚恳的说:“就让老师帮你解决这个难题吧。”李元元很高兴,情绪明显好转,接下的几节课也听得非常认真。下班后王老师与李元元一起回了家,与她的父母促膝交谈,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把李元元在校的表现和她的担忧向她父母诉说了一番。她父母听后很不好意思,并表示以后遇到事一定会冷静,一定会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再也不吵架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圆满解决了,李元元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课间十分钟,对市二中的李东旭老师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这个课间,她又开始了自己的“每天十分钟,关注一个人”的活动。今天她要关注的是班中的王新月同学。这是一个性格内向,有些孤僻的女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一直都很自卑,在班中基本没有什么朋友。冬天时还好说,由于天气寒冷,学生们都躲在教室里不愿意出去,王新月一个人在座位上低着头看书也并不引人注意。可是现在,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一下课,学生们就已经三三两两的跑了出去,这时教室里的学生寥寥无几,王新月依旧坐在那,时不时从书中抬起头来,望向窗外,满眼的羡慕与落寞,看着让人心疼。连着几天下课时,李老师都对她说:“王新月,出去玩吧,别总坐在那看书。”可是她总是笑着说:“老师,我不去,不想玩。”明明她的眼睛里是有羡慕的,可是她却不愿意走出去,观察了几天,李老师终于明白,不是她不愿意,而是她没有朋友可以一起玩。下课了,李老师走进教室,果然又看到她一个人坐在那,就喊道:“王新月,走,和老师找他们玩打口袋去。”她听后一愣,继而说道:“老师,我,我不会玩,我不去。”不容她拒绝,李老师拉着她的手,找到班级玩得正欢的同学们,很快就融入到了欢乐的气氛中。因为兴奋,王新月红红的小脸也焕发出了平日不多见的光彩!
不仅老师珍视课间的教育时光,学生们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请教问题的机会。下课铃一响,当堂的老师走不出去早已司空见惯,后赶来的老师也往往被围得水泄不通,身边挤满了好问的学生。市二中九年六班学生王博萱对此受益匪浅,她深有感触的说:“课间老师总是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有的像大哥哥大姐姐,朝气十足;有的像长辈,慈爱亲切,与我们一起或探究难题,或谈笑嬉戏,让我们没有丝毫的距离感,我们感到特别的放松。课下打成一片,课上自然而然更喜欢上他们的课!”
从1997年盘锦市教育局出台《盘锦市课堂教学十项要求》提倡任课教师在课间十分钟深入班级以来,大批老师融入到学生中间,成了课上的学友、课下的朋友,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增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学生们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教师们也在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然后对症下药,解开他们的心结,引导他们走出种种误区,健康的成长。这样情感交流才有真情,教育的双向影响才有实效。

(十)要善于总结每节课的得失

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的含义并不难以理解,它表明了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盘锦市第一初级中学的陈冬云老师把及时总结每节课的得失,作为加速自己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例如:她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这样设计教学流程:学生先自学,然后各小组学生讨论、交流,小组间学生答疑,最后教师答疑,学生谈收获,自我测评。在自学阶段,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动手划知识点,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小组长认真督促保证时间;讨论、交流阶段由小组长负责,让学生们彼此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学到知识,解决问题;在答疑阶段利用学生们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对每个发言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在倾听、质疑、说服中豁然开朗,得到成功的体验,达到数学学习的新境界;在答疑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掌握了求坐标的方法的基础上,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自己找到了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她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这样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共同组织、参与、合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走上讲台,既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满足其表现欲,又让学生亲历知识掌握的构建过程。同学间的互帮互学,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盘锦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张峰在讲《端午的鸭蛋》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各地端午节的习俗作为引导,很快就进入情境。在分析文章思路时,主要从“说端午”、“说鸭蛋”、“说端午鸭蛋”三个大方面入手并采纳学生“画鸭蛋”的建议。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上,让学生以第二、三自然段为例,仔细体会本文在语言上的特色,可由于学生对作者汪曾祺不是很了解,很难全面、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而且耽误时间较多。在这节课将要结束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印象,重视传统文化,当堂开展了“系五彩线”活动,由于兴趣较浓,加之亲自动手,学生们将这一传统习俗牢记在心,很好地感受到了中华民俗文化的魅力。因此,他在课后总结上写道:“成功之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语及其他教学环节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失败之处:学生对作者了解不够,应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见解:板书画鸭蛋,直观形象。”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那么,经常性的反思对学生又有怎样的特殊意义呢?
盘锦市第四完全中学八年二班于萧同学如是说:通过学后反思,可以让我发现自己知识或思想方法上的薄弱环节,找出错误的根源所在,可以将问题条分缕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我们都特别喜欢数学老师,因为他的课步骤清晰,而且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通常都是从生活实例出发进行推理、论证、计算、比较,从而找出现实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结论。再用得到的结论去做一些典型的习题,以便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虽然老师的教学方法十分完美,但我们也常有错误出现,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和我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的。
宋代教育家程颐说:“为学之道必在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自从1997年盘锦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推行《课堂教学十项要求》,要求教师的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失败之处)以来,课后反思已经成为盘锦师生的自觉行动,让师生在反思中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我。




您是第 位访客

魏书生教育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同文中学102室 电话:010-59796062

邮箱:lianxi#weishusheng.org.cn 京ICP备13029397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对您构成了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