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繁体中文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管理 > 

教学改革篇之二:六步教学,让课堂更为精彩

  来源:weishusheng.org 点击:3027次 日期:2013-9-8

二、六步教学,让课堂更为精彩
课堂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甚至千花万花齐放。作为第一线教师就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的蜜。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就是在这基础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①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每课书的学习重点既从本课书的角度看,更重要的是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从语文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②自学:目标明确,同学们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③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己记下来。前后左右,四个人一个讨论组,研究自学过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难。④答疑: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则提交全班同学。学生如果会,则由学生解答,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⑤自测:即自我测验。测验方式不同,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出的题。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答。也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其余组抢答。有时教师出一组试题,或做教材后面的练习题。⑥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样的六个步骤有助于信息的处理。第一步定向,控制信息的接收范围,随时排除干扰性学习重点之外的知识。自学则是主体主动接收信息的过程。讨论和答疑是信息传递的最主要过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这两个环节信息是多向的。师生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息接收器,师生的行为既是反映,又是信息。第五步自测和第六步自结在整个课堂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一个终极部分。它的任务主要是对本课时所接收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强化。以下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些做法和学生的内心感受。

(一)结合教材、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师如何能够立足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明确具体、难易适中的目标,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的数学教师贺连喜,是从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开始引导学生确立教学目标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八章的第一节《勾股定理》,课前已经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尽可能多地找出本节知识点,相信同学们都能完成任务。”老师的目光落在学困生于东身上。于东心领神会,迅速地站起来回答:“第一个知识点是勾股定理”,并把定理内容大声读了一遍。看到老师满意的笑容,于东心里美滋滋的,即使不明白勾股定理是什么意思,课堂上能发言,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是令他高兴地事儿。接着几名同学列出了其它的知识点,又在全班同学的补充下,超乎预期地找出八个。同学们一一记录在预习本上,并按老师的要求在教材上圈、点、勾、画。明确了任务,快乐的45分钟就围绕着8个知识点展开了。其中有个人智慧的展示,有集体合作的结晶,教师点拨到位,学生学得轻松。尤其是讨论中,几个小脑瓜凑在一起,互相交流信息,组长不时地写写画画。讨论结束,各组长跃跃欲试,纷纷起来汇报本组的成果。老师则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他们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不时地对出现的语言、逻辑上的错误予以纠正,还让阐述明了,思路清晰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证明过程。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价:“其实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难的,但正因为同学们课前很好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带着自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和疑惑走进课堂,加上各学习小组汇集每位同学的知识与智慧,使得再大的困难也都迎刃而解。” 适时的鼓励更为学生扬帆远航鼓足了勇气,热烈的掌声和着同学们收获之后朗朗的笑声回荡在悠长的走廊里。
盘锦市第四中学的语文教师潘士凡在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的训练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做法:
1、根据教材中课文的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在教《藤野先生》一课时,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生字生词;(2)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3)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第一个目标因为有预习的基础,轻松地就能完成。第二个目标也会在阅读、讨论和交流中理清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思念的写作思路。再通过文中的“4件事”及结尾部分的分析研究,学生自然体会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的怀念,认识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认真地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依靠教材,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会带领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目标。要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兼顾到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让每名学生都能吃得饱。学生自己有了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有了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上,恰到好处的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与语文成绩。
不同科目、不同课时所要完成的目标不同,制定的方法策略也不相同,但盘锦市“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操作规范告诉我们一点,上好课的第一步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师生奋斗45分钟的阶段目标。

(二)驾驶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

魏书生老师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民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学会、会学能力。如果说,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那么盘锦教学模式则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平台。
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语文教师白晓彪说:“在课堂教学中,我最想做好的首先就是“自学”环节,因为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驾驶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谁愿意给学生当一辈子“司机”呢?要想让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产生最佳效果,必须考虑如何与学生的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他在要求学生自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后半部分内容“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泛泛的读一遍课文,当然收获不大。于是就布置了几道自学思考题:1、把生字、生词抄写在自学本上。2、作者写了关于“三味书屋”生活的几件事,用序号标出来。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也许是留恋、怀念,也许会有厌烦、不满(可由学生先预测回答),把可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划出来。4、想一想这一部分与前一部分“百草园”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避免其消极地浪费时间。以问题作向导,带领学生一步步探寻答案,结果可想而知。
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的化学教师王蕊也有自己的独到做法。她在讲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中,立足教材实际,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不仅将书上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从古至今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所做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感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化学。而且在引课中设计“科学家的早餐”——“牛奶”(液体中出现白色浑浊),“面包”(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神奇。同时,又增设了一些兴趣实验:老师拿的这张白纸中藏了什么?你想看到留在杯子上的指纹吗?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一针见血等。这些实验的增设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渗透化学学习的基本环节:“问题——猜测——实践——结论——反思”。用这些兴趣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勾起他们想要弄明白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们去实践,寻找答案,去体验化学学习的过程。
自学,为师生都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学生眼里更是好处多多。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八年五班钱宸同学对此津津乐道:在学校,老师们将自学融入到课堂中去,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让同学们养成了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山水画,并朗诵了一首意境优美的山水小品,让我们描述一下这优美的意境。自学了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
通过自主学习,我们还能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在一次数学课上,一名同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这位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微笑着表扬了他:“你很善于动脑思考。”然后带领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做了总结,得出了这个问题的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同学们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氛围,掌握知识,自然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印象深刻。
在通往求知的路上,学生们都驾驶着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教师的指导,则为他们不断的定位、调整方向,使之目标明确,态度端正,热情高涨地沿着自己的高速公路、向着自己的既定目标进发,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寻找合作伙伴,探究疑难问题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自学中,学生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那么怎样组织学生们谈论研究呢?
一完中樊建华老师是这样做的:她在上《山中访友》一课的时候,将每四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句子,和大家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意境。稍稍几秒钟之后,甲组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她最喜欢第八段的‘于是她轻轻的挥手告别了山里的朋友,还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带回了一路月色’这句话,由这句话她想到了公益广告词‘除了带走你的记忆,什么也别带走’。”丁组一名学生问:“带回了一路月色”。这暗示着什么?乙组马上有学生说:“时间已经是晚上了。”丙组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那作者到底是什么时候去的呀?”“早上去的!”甲组两名学生抢着回答。“那又说明了什么?”老师不失时机地又问到。学生齐说:“作者在山里玩了一天。”“对,同学们看,作者这一句话,就交代了时间,但很有诗意,非常好!”通过共同讨论探究,大家积极思考,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学生产生“她要学”的强烈愿望。一完全张静老师在教Unit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中将pair work和Group work 活动贯穿于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之中,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通过pair work 生生互动的口语交流,掌握重点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 When are you doing……?How long are you doing……? Who are you going with ……? Where are you doing……?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第4部分图表中的内容,自她调查,并进行对小组成员的调查活动,了解自己和他人希望有什么样的假期,谈谈打算在假期里干些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什么地方?需要多长时间?因为这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课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扩大了除课本之外的词汇量。Group work使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感受到一种愉悦,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自如地使用英语知识,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不但学会、会学,而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实验中学的杜思萌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张洋是每一个老师都喜欢,刚转来这个学校就考全校第一的最好学生。她带着强烈醋味的决心要和这个“敌人”竞争到底。
“咱俩一起研究吧!你看这题这么做行不行?”“是在和她说吗?”心里犹豫着要不要,最后的决定是:不要那么小心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要探探“敌情”。
回过头,她俩开始了探究,又有几个人也走过来,大家仿佛是在快乐地谈天,但实际上却是诙谐的方式认真地思考着,“这样呢,看,这儿连一条线呢”“不行,不行。”“这样行不行?”“也不行吧……”这种热闹而快乐的氛围让人感到心情无比舒畅,思路仿佛也开阔了不少。
“噢!可以在这里连辅助线!”她和她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渐渐地,大家都明白了,她们开心地笑着收获自己成功的喜悦,大家开心的笑声伴随着上课铃变得明朗了起来。
之后,她们这一小群人总是在一起研究题,笑着,闹着,也曾一声不响安静地陷入她们自己的沉思中,每当解决出一道题时,那种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轻飘飘地,像在飞一般。她早已经没有“敌人”了,她有的是个可敬的对手。这个道理很简单,这就像你自己照镜子一样,如果镜子里永远只出现你自己,你将永远只会欣赏自己的美丽,如果镜子中出现一个比你优秀的人,你会拼搏,会努力,最终超越你自己,可能会超越她,获得成功。“萌,快过来看看这道题吧,她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合作学习,她们相互帮助,相互讨论,收获了无数的欢声笑语。合作学习,她们既活跃了思维,解决了难题,又收获了朋友。在她心里,没有哪种学习比这更充实、更快乐的了。

(四)学生与教师共同解答疑难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精彩,教学过程中的释疑过程也是如此,为了让数学课堂更为精彩,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答疑过程,怎样与学生共同解答疑难问题呢?二完中黄雁老师有下面的一些做法:
1、演示引疑、创设答疑情境、提供释疑的空间
在教“圆锥侧面展开图” 时,学生对等式2∏R=n∏L/180,理解困难,她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几个大小不相同的扇形,让学生把扇形围成圆锥,再沿母线展开,多次操作,多次试验,观察感受、体会与理解会得出展开图的扇形的弧长恰好是圆锥底面的周长,进而得出2∏R=n∏L/180,学生从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了疑难问题。变疑难为思考,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2、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变疑难为思考
例如:已知平面上有两点A、B,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SABP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看到题后学生无从下手,迫切需要点拨,她提示学生从已知边AB入手,进行思考,有了思考方向,大部分学生在积极探究,少部分学生还需继续提示:从AB是直角边或斜边两方面思考,这样进行了学法的指导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实验、探究,问题得到了解决,从中学会了质疑问难、学会了提问题,变疑难为思考过程。
二完中王亮老师在答疑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他的教学片段。
问题:设A为实数,判断(cosA+isinA)2=cos2A+isin2A是否正确?
教师:这是教材自测评估的21题,下面哪位同学来判断并加以证明
(学生纷纷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1:左侧展开得到 cos2A+(isinA)2+2cosA?qisinA
整理得 cos2A-sin2A+i?q2sinAcosA
得 cos2A+isin2A 即证
教师:很好,通过复数运算整理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她们是否还能从这道题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学生低头动笔,个别同学反应很快,马上给出答案)
学生2:指数改为3也可以(cosA+isinA)3=cos3A+isin3A 证明过程与上题相似,整理即是
教师:非常好!通过以上两个等式,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3:(cosA+isinA)n= cosnA+isinnA
教师:非常精彩,思维很好!但好像还有点“小遗憾”
学生4:她忘了n的取值范围,n是正整数
教师:他把结论补全了,那大家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如何证明呢?
(学生沉思,进入思维关键时期,刚才的兴奋变得冷静,过了几分钟,仍没有突破,她没有从正面直白提示,而是从侧面问了一个小问题)
教师:她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常常是由特殊到一般,由1,2,3到n….
(学生恍然大悟,没等到她说完,几个同学喊出正确方法,思维的火把终于被点燃)
学生5: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
教师:好!刚才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并证明了复数中一个重要的等式(cosA+isinA)n= cosnA+isinnA,(其中n为正整数),它其实就是复数中梯莫佛定理的特殊形式。教材中虽然没有给出这个公式,但在习题中却有它的影子,同学们找一找。
(学生很感兴趣,在书上仔细寻找,互相研究)
这节课,通过问题的转换,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使本来很困难的问题顺畅的解决了,并且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热情很高。
学习中,难免会有一些难题,实验中学侯博怎么做的呢?有一次,他去问物理老师一道难题,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帮他分析她不会的原因。
老师问他有没有将题义完全弄懂,他告诉老师弄懂了,老师又问他有没有理解要运用的公式,以及做题的一些步骤。找到原因后,老师边在他没有弄明白的那个点上讲解,在他明白之后,老师又把整个解题思路详细地讲了一遍,以便于他将这类题型完全吃透。从此以后做这类题型他都易如反掌,没有任何疑点。
“在探究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兴许换一种思路就会恍然大悟,但是之前走过的一些弯路也未必没有用处,它至少可以否定一些做法,那样也算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这也是老师告诉过他的经验。

(五)自我测验,巩固学习所得

自我检测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总结、检测、反馈所学知识技能的教学环节。自测环节,可以让学生以出题者的视角来梳理、归纳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内容,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三完中于小丹老师在这方面指导学生这样做:
1、帮助理清重点:一篇课文、一个单元学过了,学生总结一些基本的知识。
2、指导学生拟题:首先从检测内容上指导,告诉学生应围绕知识的重点。学生拟检测题的范围可以在一篇课文之内,然后逐步扩大到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其次,从检测题型上指导,可由浅入深,先指导学生拟注音、解词、填空等类型的基础题,然后指导学生拟选择、判断等类型的题。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拟题能力之后,可不再限定所拟检测题的题型。学生出的试卷里面通常会有一些题目出的不够合适。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指出不恰当的地方后让学生自己来修改。
3、学生互考、互评,教师做好裁判:试卷准备好后,各组可以交换试卷,互相考查。全部做完后,将试卷交还给出题组,由出题组批改。批改完后,再将试卷交给答题组,答题的同学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自她分析、评估。如果有批改错误,双方可讨论解决,若有争议,也可由教师帮助解答。
三完中王莹老师,在尝试运用六步教学法后,自测环节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她教学过程中,经常按照学生不同情况,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老师布置的任务,组员之间相互出题,进行测试,然后出题者评分,再把测试结果反馈给老师。这种方式果然提起了他们的兴趣。出题者挖空心思,有模有样的做起了小老师,而答题者由于竞争范围的缩小也提高了重视。从准备试题、自演试题、评阅试题,学生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这里变化最大的要数张石同学。从方案实施的那天起,王莹老师就在观察他,刚开始他的态度也不太认真,懒得答卷,这个时候小组组员都催促他,没有一张嘴能够放过他,迫于小组内的舆论压力,他只有认真的做了起来。没想到最后评分的时候,有很多题做对了,当组长把他的分数念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他也从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看到了鼓励,得到了自信。轮到他出题的时候,王老师为他捏了一把汗,他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呢?要知道,平时他连练习册都懒得翻,这回他能完成好这份工作吗?出乎意料,他显得既紧张又镇定,仿佛在接受一个神圣的任务,尘封已久的练习册被翻开了,停歇很久的笔被他握紧了,最难得的是他竟然问了老师一道题,他看出了老师惊讶,嘿嘿一笑,有点不好意思:“给别人出题,自己总得先把答案弄准确呀”。是自测让他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信心,看到小组中他认真的表情,王老师真为他感到高兴。
盘锦市一中的霍雨佳同学,从初一开始,对英语就很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感觉每节课都过得特别地快,还没有学够,就下课了。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她的英语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课余时间,她用心总结过自己的学习情况。她认为在英语这个学科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与自身的不懈努力有关,老师每节课的自测环节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她能在接受新知识后快速巩固新知,及时发现知识漏洞。每次讲完新课,听完新知识,她总会迎来这个她最喜欢的环节。老师会出几道小题让她们回答,这些都是当堂知识的运用。她能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两年来,她已经把小题集结成本子,这些都是考试里的高频题、易错题和典型题,可以说令她受益匪浅。例如在学IF这个词的时候,关于它的两种用法,她十分容易混淆。虽然当堂老师已经讲解过了,但自己还是没有把握,到了自她测验环节,老师把IF的用法出成小题,简单明了,通过做题和测验,她巩固了当堂的知识点。

(六)自我畅谈学习收获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畅谈学习收获的做法益处多多,对教师而言,不仅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还可以从中寻找本节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梳理所学的知识,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下面是市三完中姜莹莹老师在教《皇帝的新装》一课的一段课堂小结实录:
师:我们分析了课文,请同学们体会其中的情节发展,骗子在安徒生的笔下他们最终没有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那就运用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游行大典之后》,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好!
生1:皇帝参加完游行大典,回到宫中,下令立即把两个骗子抓来:“你们竟敢骗我,选择被绞死,还是被烧死?”“我们并没有骗你,”这两个骗子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们的确是世界上最好的织工。陛下,您想想,他们只是一些老百姓,而您和您的大臣是至高无上的,您的眼光能和老百姓的一样吗?尊敬的陛下,您的眼光和大臣们的眼光绝对不同于老百姓,要不然怎能做皇帝和大臣呢?”听了骗子的话,皇帝又转怒为喜,他发给骗子许多金子,还给骗子升了官……
生2:皇帝听到人们的话后,大发雷霆,游行也取消了,怒冲冲地回到宫殿,叫来那两个可恶的骗子,还有他的两个官员,对他们说:“你们竟然骗我,让我丢尽了脸面!”并让侍卫将两个骗子拉出去斩首。老大臣一看事已至此,就对皇上说:“皇上,难道您没有错吗?您为了漂亮,不理朝政,那件衣服你也没有看见,可您也把自己骗了。”皇上听了,十分惭愧。
师:很好。那么大家认为这两种结局哪个更好?
学生又投入到激烈的辩论中,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让课堂在“冲刺”阶段绽放出了光彩。既收获了知识,又培养了想象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学习。
市三完中的史冰杰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她在教《散步》一课时,这样小结:
“人生要面临很多抉择,不只是走大路、小路,自然遇到很多痛苦,有时无论怎样抉择,都是痛苦的。然而抉择又是幸福的。你们看文中──”我故意停顿。学生心领神会,恍然大悟。我请了跃跃欲试的同学发言:“作者想到母亲,母亲想到孙儿,他们都做出了成熟的抉择,我虽然委屈了儿子,母亲放弃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他们也抉择了幸福,才会有那温馨动人的一幕。”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接着用红笔在黑板勾勒了一个爱心。机灵的赵文博叫道:“这是爱的抉择,这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我为大家鼓掌,不失时机地提问:“中年人两肩背着老人和小孩,靠的是什么?”同学们这时明白了,靠的是责任。 “这里的责任,既有尊老、又有爱幼,他们同样重要。”我借机推进一层:“尊老、爱幼”哪一个更可贵?谁更能体现责任?”这个问题一下子又将他们激活了。他们的发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既精辟又深刻,而且发自肺腑,表情认真,语言急切,让我听之动容,为他们对生命、对责任的抉择感到震撼。
市三完中的学生张静?E在谈到这方面时,有这样的感受:记得刚上初一时,我认为数学很简单,可是我只考了87分。后来,试卷发下来,恰好赶上是我们班主任的语文课,老师让我们选一套卷子加以修改,我决定用这一节课来改数学卷,我把所有的题看了一遍,发现应该有十二分是我可以答对的,不应该丢的分。如果加上这十二分,我的数学就是99分了!除了这十二分,剩下的题我就不会做了。我发现有很多题不会做,但是,我想:我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又做了下去。“放弃吧。”“不,我不放弃。”……最终,“我不放弃”这几个字从我嘴里说了出来。我把每道题都看作是一次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过关,否则,就永远在这一关等待着。我把每一道题都分开思考,分成几部分思考。我就是这样思考,最终,所有的题都做出来了。就这样,我解决了我的所有数学题。临近下课,我们班主任说:“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那请你们谈谈你的收获吧。”有些同学议论纷纷,今天又没上语文课,怎么总结呀?听了老师的话,我理解了老师这节课这么做的用意。我努力想着这次考试和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我突然想起前不久,老师刚讲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不管多大的困难,只要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解决,最终就会赢得胜利。这节课的小结让我获得了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的人生启迪。





您是第 位访客

魏书生教育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同文中学102室 电话:010-59796062

邮箱:lianxi#weishusheng.org.cn 京ICP备13029397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对您构成了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