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繁体中文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成果经验 > 实践经验 > 

一心一意为孩子,精细管理促发展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学区中心校 点击:1900次 日期:2013-11-6

六道河学区地处农村,辐射2个乡镇,27个行政村。在各级政府和学区中心校的共同努力下,于2009年合并为一所中学、四所小学,每所小学各辐射一所幼儿园。现有各类学校9所,在岗教职工213人,在校生2314人。
2010年9月10日温总理来到我学区与广大教师共度教师节,学生学得好,教师教得好,温总理对六道河中学高效课堂给予高度的评价及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农村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学区确定了“外学真经,内练真功;科研引领,素质教育”的发展策略,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和学区张国军校长的努力下,各方面工作取均取得优异的成绩: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师报、河北日报、承德日报、承德晚报、兴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我学区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等各项工作。自2011年,北京房山、河北邯郸、保定、河南新乡、新疆哈密、河北平泉、山东、内蒙古鄂尔多斯等教研部门和兄弟学校也前来六道河中学参观学习,全县学区小学有700多干部教师分别到我学区4所小学观摩学习。
一、“走出去,请进来”,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眼界就是胸怀”,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做指导,没有强有力的实践策略做借鉴,各项工作都不会走得很远,为此,我们先后前往盘锦、山东杜郎口、天津河东实验小学、河南安阳等地观摩学习,同时邀请各级专家和名师来我学区进行教师培训。
大量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着教师的观念,开启了我们的思维,成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勇探索,重实践,以精细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化。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打造品牌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学区实行了“责任到人,人人负责”的管理机制和“日清周结,月评期考”的日常管理体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化。推动各校精细化管理我们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校长统筹,期初述职。
寒暑假期间布置各校校长谋划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施行“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具体标准、检查量化、结果捆绑”的管理模式,通过期初全员参与的校长述职,针对教师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完善补充,从而促使全体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齐抓共管。
第二、集中学习,明确责任。
开学后,各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校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教师明确自己分管工作及职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第三、检查评价,整体推进。
我们以“日清周评、月结期考”为抓手,执勤校长、执勤教师和学管会相结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地毯式”的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价,一月一总结,一学期一评价。
“日清”。在每日执勤校长、执勤教师的指导下,学校学管会成员依据《教室、担当区检查细则》、《学生行为习惯检查细则》、《宿舍卫生检查细则》、《少队检查细则》等对学生卫生、大课间、行为习惯等进行检查量化。各校充分发挥学管会的作用,分别成立了少先队岗位值班制,主要负责检查每天学生的校服、校牌、少先队标志佩戴、大课间学生及教师的出勤、表现情况;成立了学生卫生、纪律督查小组,对学生的上下楼是否有序、楼内是否轻声慢步、楼外是否追逐打闹现象、放学排队是否安静、整齐带出校园等方面进行监督和量化,对担当区、师生宿舍、教室、教师办公室、楼道等每天值日情况进行检查和量化,明确指出存在问题。孩子们检查结果由当天值班领导和教师进行汇总,检查汇总表于第二天一早下发各办公室和各个年级,并通过校园广播反馈检查信息,通过多媒体设施在教学楼的门厅进行滚动播放。校领导就检查信息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跟踪督察,确保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同一个问题不重复出现。
“周评”,各年级每周成绩最终由政教处负责汇总,汇总成绩公布与下一周周一升三旗仪式同时进行。整个活动全部由学生主持完成,首先是升国旗及国旗下讲话;然后是升校旗,师生宣誓(各校师生誓词);最后是周评结果公布,升班旗 (上周月评优胜班级)。
“月结”,政教处每月进行一次汇总,通过月结进行班级量化评比,评比结果直接用于包班教师的绩效考核。
采取升班旗、教师绩效考核方式,将评价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全体师生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团队意识、自主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良好习惯的悄然形成,学校管理的日趋规范。
三、生为本,练师能,以高效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一种幸福,让教师感受工作是一种幸福,我们尝试“还学生学习本来面目”的实验研究,在此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两个方面展开:
(一)幸福感体验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探索出“学习提升、专家指导、课题引领、幸福体验”的成长模式。
1、强化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不断的学习才会促使教师的源头活水“长流长青”。一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模式,组织教师分批外出学习,回校后做好学习简报,并为全体教师做二级培训或是做汇报课,努力做到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另一方面我们为教师订阅《中国教师报》、《河北教育》、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等书籍,开展每个学期为教师送上一本书的活动,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让每天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2、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秉承“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指导思想,全面优化学区科研环境,不断规范学区科研工作,让科研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我学区承担了承德市规划课题三个:现已按期结题,在承德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十一五期间,我学区参与的中国教育学会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已于2011年结题,通过研究,教师们编写了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文明礼仪》;编写了《家长礼仪手册》;构建了一套科学、民主、动态的评价体系。2011年12月,应课题组的邀请,六道河学区张国军校长就学区文明礼仪教育在“全国第三届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科研论坛”会上做了题为《培养有素养的农村娃》的经验交流,得到与会领导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在河北省2012年教育科研成果评比活动中我学区的《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荣获二等奖。六道河中学立项了《初中生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经典文化学习研究》两个国家级课题,编写了校本教材《传统美德教育读本》。现在,六道河中学已被确立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校”。现我学区中小学、幼儿园已拥有国家级课题7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6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课题网络。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素质的提升。
3、校本研修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围绕课题《小学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实验研究》,各校开展每周一次的学科研讨活动,学区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同课异构”、主题研讨等活动,各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各学科研讨活动,使所学先进理念及方法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4、搭建平台鼓励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重视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平台,组织学区、县各学科赛课等活动,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论坛说课”、和谐杯“说纲要、说教材”活动和和谐杯“高效课堂博览”、第二届全国新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博览会等各级比赛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对每一位参赛教师进行学校团队、学区团队的几次打造,帮助每一位参赛选手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被认可的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在共同成长。
(二)生为本课堂模式提升了学生全面素质。
在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在借鉴山东杜郎口、河南殷都区、围场天卉等学校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师能逐步提高的前提下,结合我学区孩子实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六道河中学创建了“361”管理评价模式,构建了“问题导学式”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形成了“以读带悟,以悟促用”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形成了“三环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英语形成了“创新展示”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充分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各种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学区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六道河中学正式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并列为第49位高效课堂核心校。2011年开学初成功承办由兴隆县教育局主办的全县课改现场会。在教育局主办的全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上,我学区研训室成员和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从小组建设、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我学区应邀在全国小学第一届数学论坛中做了《高效课堂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发言。中学校长应邀到北京、江苏等地作有关于高效课堂的报告6次,被《中国教师报》聘为区域课堂改革高级顾问。我学区多位教师参加县、市、国家级比赛,六道河中学参加县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文综五个学科高效课堂优质课评选活动包揽了五个学科的全部第一,创造了全县评优课“大满贯”的奇迹。学校教师多次应邀在全国研讨会上做课改示范课,关海娟等教师荣获全国课堂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六道河学区为全县小学做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五大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样板课”。小学在参加县语文、数学、英语的说课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参加市级赛课均荣获一等奖。在参加全国和谐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高效课堂展示课的活动中十四名参赛教师有五位教师荣获一等奖,其中两位教师荣获和谐杯,其他教师均荣获二等奖,我学区也因此被评为团体优秀组织奖。
四、抓重点,点带面,以常态管理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知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记得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因此我学区在借鉴辽宁盘锦精彩大课间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以“一校一品”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为切入点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我学区要求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最初,部分教师反对,表现为部分教师不参加、部分教师出勤但是不与学生同做的现象,为使这项活动很好的进行下去,我们分四步进行工作的整体推进:
第一步:加强培训,转变观念,保障全员参与。
我们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几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个别谈话,让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使其认识到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全体师生的重要性。各校通过班会、校会、家长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阳光、健康、快乐” 的倡议,使阳光体育运动人人皆知,提高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全体师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目的。
第二步:成立组织,完善制度,确保活动开展。
在学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班主任、体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完善并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及包班教师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为了保证大课间的顺利进行,各校动员学生自备活动器材,如毽子、跳绳、自制轻器械活动用具等,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器材,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捆绑管理,评价激励,促进活动开展。
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各校采取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包班管理,对师生出勤、现场指导、动作标准、精神状态等进行检查量化,增强师生集体荣誉感,采取现场评价与定期总结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班级进行表扬。学区则采取定期大课间活动展示评比的方式督导并推动各校大课间活动的相互学习交流与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步:精心设计,有序组织,形成各校特色。
为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各校体、乐、美教师共同精心设计了大课间活动内容,将站军姿、国颁操、武术操、自编绳操、跑步、唱红歌;轻器械等融入大课间,做到运动与音乐、审美与习惯的融合,各校定期开展校大课间活动评比,以此激发师生兴趣,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活动质量。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增强了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了学生自控能力、遵纪守纪等良好的习惯。
以大课间活动为切入点带动培养孩子其他各方面良好的习惯,我们认为干净、整洁、美观的校园卫生环境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将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我们采取“取消扫除工具,划片到人”的方法进行管理,即将卫生区、教室、墙壁砖、黑板等分给每一个孩子,教室办公室则是划片分给每一位教师,师生利用抹布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卫生区”,这种管理促使全体师生责任感更强,学校更加干净、整洁。
五、抓“两课”,举活动,提生艺术修养,促生潜能开发。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虽然我们在音、体、美等学科的师资力量薄弱,但是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级培训,并有机与学区集体备课结合,学区内对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每学期通过学区统一对学生的考试量化教师成绩,以此保障各学科在开全、开足的前提下开好,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张扬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的另一重要途径。我学区各校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组建了合唱队、科技制作、舞蹈、绘画、音乐(口琴、葫芦丝、电子琴、古筝)书法、九连环、象棋、魔方、体育训练队、文学社等兴趣小组,充分利用每年的艺术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及中国传统节日、大课间等,开展艺术表演、作品展示、讲故事、演讲等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学生在各级组织的绘画、书法等比赛中荣获优异的成绩,其中孙梦颖同学在河北省燕赵读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多名同学荣获二等奖:张雨烟同学的软笔书法在市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岳丽洁等几名学生在承德市第27界青少年科技大赛中荣获科学幻想画类评比一等奖……
艺术教育的开展,增强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师生的艺术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教育是个永无止境的话题,我们永远行进在教育发展的征途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已成为昨天,面对今天和明天,我们已经启程……

您是第 位访客

魏书生教育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同文中学102室 电话:010-59796062

邮箱:lianxi#weishusheng.org.cn 京ICP备13029397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对您构成了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